――走进恰逢“年关”的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
核心提示
上月末,某公众号一则有关舟山造船业的报道,“误伤”增洲,让增洲人感到比寒潮更冷的寒气。
恰恰也是这则报道发送的当天,省里的一笔专项资金划进增洲账户,增洲人感受到了政府精准帮扶的暖意。
1月29日,《新区财经》记者走进增洲,寒风细雨中的增洲,大量外包工已经兴冲冲回家过年,但从企业报表显示的数据,以及公司状态,记者看到了增洲的春意。
1月28日,寒潮走后的天,乍寒还暖。
那一天,陈建城――增洲造船党支部书记兼工会主席,真正遭遇了一次“冰火两重天”。
上午起床后,照惯例陈建城打开手机,扫了一遍朋友圈,一篇某媒体的报道,犹如一盆冷水,浇得他透心凉,这股冷,比岛城刚刚遭遇的史上第三冷还冷。
在这篇报道中,列举了舟山造船行业的不景气,增洲遭到误伤。被报道冻得透心凉的陈建城,嘴上喃喃自语:“怎么可以这样报道。我们增洲虽然遇到一些困难,但企业还是正常运转,努力向好的啊。我们昨天才刚刚举行公司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大伙对企业还是充满信心的啊。 ”
虽然郁闷,但陈建城照常上班。
上午9点45分,增洲综合管理部副部长谢仕红快步走进陈建城的办公室:“书记,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财政专项资金到账了。 ”
这一句话,让浸在冷窟窿里的陈建城立马“活”了过来。
这笔资金,是省财政厅、省经信委用于支持增洲现代化造船模式下的信息化管理与应用项目的专项资金。
舟山仅有2家名额,增洲就是其中之一。
这笔资金,虽然不大,却如一盆火暖了增洲人的心。
“什么叫雪中送炭?这就是!这就是相关部门对我们的肯定。 ”陈建城对办公室的同事说。
数据显示,增洲造船去年业绩不俗
1月29日下午,记者走进陈建城的办公室。
他看到记者,还是有点抵触:“王记者,你怎么会来,是不是看到了那篇文章。 ”
陈建城口中的文章,是某媒体在公众号上发布的一篇名为《船陷舟山》的报道,其中提到了增洲。
“我们真的是比窦娥还冤,好好运营的企业,被他写成这样。 ”
他随手翻开放置在办公桌上的一份文件,“你先看看我们的运营数据。 ”
文件上清楚地印有:2015年公司实现产值13亿元,销售收入比2014年增长33.2%,成功交付2艘伊拉克6000立方米耙吸式挖泥船,2艘加拿大64000DWT散货船,1艘498旅游客船。
“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报道出现,有时候记者采访真的应该深入一些。 ”
所幸,那笔专项资金及时为增洲人增加了底气。
120万元的资金,对于年产值早已过亿的增洲造船而言,真的难言巨款,但这却是省财政厅、省经信委对增洲现代化造船模式下的信息化管理与应用项目的肯定与支持。
2013年底,增洲与江苏现代造船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现代造船解决方案-CSS管理系统”,省财政厅与省经信委的专项资金就是用于该项目。
用增洲造船副总经理秦伟民的话说,借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信息化造船。说白了就是能为船企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节约成本,缩短造船周期。
“新到账的这笔资金,是政府助力我们加快信息化、数字化造船,赶超发展的心意。 ”
精准帮扶 政府帮助增洲转型升级
航运业惨淡,全球航运业风向标――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屡创历史最低,融资环境艰难……寒潮中,增洲的确是挺着。
而让增洲人感到悟心的,不仅是省财政厅、省经信委的这笔资金,还有这些年,政府一路的扶持,一路的关注。
去年,定海区政府坚持创新引领、精准帮扶,鼓励船舶企业加快升级,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落实帮企助企政策,突出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努力促成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良好合作,加快推动江海联运船舶、特种船舶的设计、制造与维修,不断增强船舶行业综合竞争力。
寒潮中的增洲,也积极向上:调整优化船舶产品结构,促进产品转型升级,建立、运行及完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和能源管理四大体系,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证,成为第一批列入中国船舶行业“白名单”的全国28家地方造船企业之一。
例如这次资金支持的增洲“现代造船解决方案-CSS管理系统”,它可以提高钢材利用率3%,节约焊材10%、工时10%;有效改善工人作业环境,节省现场用工10%;降低生产成本5%、管理成本5%。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秦伟民说,外人可能只看到增洲外包工数字从3000人减至2000人,却没有看到2000人已经是增洲走出波谷后,外包工人数的一次攀升。
逆水上行,增洲自身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在秦伟民的办公室,记者拨通了定海区副区长陈海平的电话。
分管定海区工业的陈海平,自增洲落户定海,就关注着这家企业的成长,可谓知根知底。
“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政府的帮扶和支持一直倾向于具有供给侧改革意识的企业。 ”陈海平说,这几年,增洲一直在走一条以建造特色工程船为主线,其他节能环保型散货船为补充的产品结构的路线。
2015年6月和9月,增洲连续成功交付了加拿大船东森航公司2艘64000吨散货船。
这是国内64000DWT系列散货船中首艘冰区加强设计的船。
交船后一个月,森航公司诚邀增洲在《Inside Marine Magazine》杂志上联合宣传,文章中称“增洲造船交付的2艘64000吨散货船,所有实测性能参数均满足预期要求,是同期同系列船型中最令其满意的,期待与增洲的再次合作”。
森航公司还心甘情愿加账近百万美元。“这在极其低迷的船市中是罕见的。 ”陈海平说。
去年,增洲打造的2艘6000立方米耙吸式挖泥船,交付伊拉克船东。这2艘船受到伊拉克交通部高度赞赏和认可。也是这2艘船,奠定了增洲在中东地区较强的竞争力,打开了中东市场,吸引多家船东上门。“增洲,硬是凭着转型升级,在低迷的船市中杀出了血路。 ”陈海平如是说。
订单满满,增洲人正月十一开工
如今,增洲船厂在手订单有:8+4艘5000吨多用途船、1+1艘18500吨重载船和6艘39000吨节能环保型散货船。
正在谈的有意向订单包括希腊600客豪华客船,世界顶尖疏浚公司比利时2500立方米/3400立方米/5500立方米挖泥船,伊朗6000立方米耙吸挖泥船等。
秦伟民对记者表示,越是在低迷的时期、困难的时期,越不能接烂单子、接高风险的单子,宁缺毋滥。“选择合适的船型,选择合适的船东,选择合适的付款条件”是增洲经营接单的原则。
这样的“三合适”接单原则,已经让增洲造船的生产计划排到了2018年。秦伟民望着日历牌告诉记者:“再过二十多天,也就是正月十一,我们与往年一样,开工。 ”
采访结束,经过增洲的公司大门,保安陈杰还坚守在岗位上。“师傅,外包工们都回家了,这几天你应该空了吧? ”“是呀,那些外包工都拿着工资和红包高高兴兴回家了,一年到头在外,就是图这一个乐子,现在他们估计都已经到家了。 ”“他们春节后还来吗? ”“当然来,有钱赚,每年都可以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和钞票回家,他们在增洲干活开心着呢,怎么会不来? ”陈杰回答。(王晓敏)